行业洞察
industry insight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升,我国“入园难”得到有效缓解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0日

“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属性,这个文件中给予高度重视,可以讲,这是文件最重要的特征,是我们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逻辑起点。”

11月28日,在山东济南第十场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会上,解读日前下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近年来,各地为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做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介绍,山东扩增资源总量,将学前教育工作成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一是强化城镇幼儿园配套建设工程;二是启动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三是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四是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办园;五是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六是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介绍,贵州拓宽用人渠道,省政府规定每年新增公办幼儿专任教师5000人,各地竭尽全力打通事业编制通道向学前教育倾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乡村幼儿园志愿者、双轨制非在编教师等6000余人。2016年开始,贵州将幼儿园教师招聘纳入县级“特岗计划”,3年共招聘幼儿特岗教师5819人。同时,指导13所普通本科高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了5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

  在各地不懈努力下,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到2017年全国幼儿园共有25.5万所,在园幼儿46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6%,比2012年提高了15.1个百分点,“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学前教育迫切需要深化改革、规范发展,为此,《意见》提出了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等总体要求。

  依据《意见》,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同时,要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50%,这也是《意见》中我个人认为最亮眼的一个重要指标。”吕玉刚说,到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是79.6%,离2020年85%的目标只剩5个多百分点。而另一个指标,普惠性的覆盖率只有70.6%,“我们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工作的难点是怎么提高普惠性资源的覆盖率,提高普惠水平”。

  截至2017年,全国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44.1%,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为26.5%。吕玉刚说,为此,教育部提出双线提高的思路,一方面要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两条腿走路,尤其要把公办园的比例提高。这是我国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办园的基本要求。

针对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意见》明确了“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等规定,填补制度空白,堵住监管漏洞,促进学前教育回归教育本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认为,《意见》从维护社会公平和学前教育公益性的高度,对社会资本在学前教育领域过度逐利的行为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和规范性要求,这些规定对有效遏制当前一些资本吞噬普惠性资源、盲目扩张和过度逐利的乱象,对于回归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属性,促进民办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返回列表

参与讨论
总共0条评论

验证:

全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