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不到,除了这些暴力语言还有一句温柔的话,你一定对孩子说过,你以为自己已经很温柔了,但是却对孩子造成了10000点伤害.
你要听话,你是最听话的孩子!
对,就是这句话,在你看来只是教育孩子或是善意提醒的话,在孩子心里却是影响重大。
语言的力量真的很神奇,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阳光,但是也会成为没有烟火的武器......
还记得第一次送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骄傲的和其他妈妈炫耀:我女儿很乖,一滴眼泪都没掉。下午接她回家,她悄悄在我耳边问我:“妈妈,所有的小朋友上幼儿园都要哭吗?”听到这话我突然心头一紧,莫名的心酸。从女儿的神态中我感受到她也害怕陌生、分离、想家、想哭,可是就因为一句“要听话”即便所有小朋友都在嚎啕大哭,她也硬是要忍住不哭。
原来女儿上幼儿园不哭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超强的适应能力,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的坚强独立。而是因为我们在家从小就教她的一句“要听话”让她戒掉了情绪,忍住了悲伤,对于一个本该大声哭泣和肆意撒娇的孩子来说,她的内心该有多挣扎。
那些“听话”的孩子到底多痛苦?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听话”,你也许会发现,这其实会让孩子压制真实感受,强行懂事。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它并不能真正的化解痛苦,而是让痛苦和情绪在心里堆积起来,为长大以后的各种问题埋下祸根。
要听话和自身的情绪一直在孩子内心深处上演着拉锯战,释放情绪的冲动和控制情绪的理性在不停的相互对抗,过渡压抑情绪的孩子,要么因为情绪的堆积而出现各种不健康的症状,如忧郁,焦虑,暴力倾向等,要么因为无法忍受而爆发,爆发时的行为看似无理取闹,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正是情绪在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表达而引起的。
帮孩子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当孩子主动表现出情绪释放的需求时,父母往往会堵住情绪的出口,因为在父母看来让孩子听话是最有效、最低成本的解决方式,用一个指令就能让孩子服从,听话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最省心,在别人看不到的背后最痛苦。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通过健康的方法帮助孩子将过去积累的情绪释放掉,当然我们无法把所有的情绪都挤干净,但至少让他们放下心里负担,找回自我。
为了这一目的,我们需要提醒孩子:害怕或生气都没关系,你可以痛快的哭出来。接受孩子的情绪,给情绪一些时间让眼泪流完,结果会使每个人都好过一些。
那些孩子需要的情绪游戏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谈话和游戏结合的方式就可以消除焦虑,孩子们可以幻想某个角色能听她诉说和她讨论。
解忧娃娃(孩子平时喜欢的娃娃)就会经常成为孩子的倾听者,有时候解忧娃娃也会有烦恼,这时孩子就会出现帮它解决这些烦恼;很多孩子不需要引导就会把恐惧和焦虑向娃娃诉说,而另一些孩子需要一些提示:“我们假装带阿奇去看牙医”(阿奇是他最喜欢的娃娃,也是他的解忧娃娃)
同娃娃说话是一种很好的过渡,孩子以往是用单纯的游戏方式来面对恐惧,而这时正是在逐渐练习用语言表达情绪,情绪随着语言的陈述逐渐被消化。
孩子经常会因为受到限制而发脾气,其实也是在释放在其他地方积累的挫败感,当情绪爆发时,我们来一个“不可以”的游戏。
贝贝在一次发脾气中开始了游戏,她设置了很多不可以给我:不可以笑,不可以两脚站立,不可以用手吃饭,不可以呼吸,搞得我满脸米粒,但是我做不到不呼吸,所以我接受了来自她的惩罚。
轮到她执行不可以时,当她破坏了规则,我就会气得连路都看不清,因此抓她时总是摔倒。得意的她往往会捂着肚子笑个不停。
面对孩子的怒火,我们通过游戏帮她释放,与孩子保持联结,让孩子感受到大人也有做不到的事,接受挫败感,感受到当她被愤怒吞噬时你可以给她安全感。游戏的过程为孩子治愈了伤痛,释放了情绪,缓解了紧张。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安全的表达感受,爸爸妈妈是他们温暖的港湾。
其实很多父母都很难意识到亲子关系的本质,不是控制和绑架,而是沟通与合作。你总是认为自己处处为孩子好,要求孩子事事要听自己的话,却没有看到,失去尊重的听话只会将教育变成一场伤害孩子的残酷游戏,而受伤的孩子,即便付出一生也很难修复内心的痛苦。
让孩子听话的父母千千万,鼓励孩子做自己的父母确实凤毛麟角。
比起教育孩子听话,和孩子游戏才能让孩子学会用健康的方法处理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读懂孩子才能建立更优质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