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使得幼儿从一个时刻被关注的对象,
转变成一个学习主体。
这个时期,
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小学生行为心理特征,
同时并存,互相交叉。
为了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很多父母特别关注幼小衔接教育。
幼小衔接不能少,
但很多人都以为,
需要衔接的是拼音、识字、数学等知识,
其实,
真正需要衔接的,
是那些造成孩子入小学不适应的差异。
那么,
幼小衔接究竟需要衔接什么?
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1、一日生活内容安排的衔接
幼儿园阶段的一日生活安排,
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和良好生活、 自理习惯的培养,
而小学的一日安排则以 “上课” 为主,
其他内容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幼儿园里的内容安排都比较轻松,
时间也很宽裕,
但小学高密度的学习、生活安排,
使得时间紧凑,
一旦衔接不好,
就会让孩子不愿意甚至是讨厌上学。
2、教育教学方式的衔接
幼儿园使用 “一日生活皆课程” 的大课程理念,
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学习方式也以游戏为主,
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
让幼儿在自主性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而小学对课程的定义,
通常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
及其进程与安排,
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
以上课的形式、教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教育。
差别如此大的教学方式,
很容易让刚上小学的孩子无所适从,
我们需要做的,
就是让孩子适应小学的上课教学方式,
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3、学习意识衔接
从幼儿园到小学,
孩子的很多意识都需要发生改变,
才能轻松适应新生活。
比如,
幼儿老师可以在各种活动中,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
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省得到了一年级的课堂,
仍然随意活动,难以自控。
4、教师评价标准的衔接
幼儿园阶段重视幼儿创造力、 想象力的培养,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
而小学则重视知识、 技能的培养,
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规范表达。
课堂上表现很积极、活跃的孩子,
按照幼儿园阶段的标准,
大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不作评价,
但到了小学,
可能会在考试时没有得到高分或不及格,
进而自信心与兴趣会遭受打击。
我们要把这些差别讲给孩子听,
避免孩子因为考试结果不理想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
幼儿阶段的特征在逐渐减弱,
而小学阶段的特点在逐渐增强,
这是幼儿从保育阶段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志阶段。
家长要不慌不忙,摆正心态,
不要一味追求小学考试成绩,
做好其他方面的衔接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