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节庆活动多了起来,幼儿的礼物收的也是应接不暇。很多家长也会发现幼儿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礼物有点“说谎”的嫌疑,父母都不喜欢看到自己孩子说谎,特别是3岁幼儿的家长,第一次发现孩子说谎时,父母内心大多都是慌乱的。是不是幼儿学坏了呢?跟谁学的呢?怎么能一次性警示幼儿不再出现说谎的行为?
家长认为关于说谎这事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其实家长倒不必无此焦虑,我们明白关于说谎的缘由,自然就能掌握应对的策略。
首先,说谎是跟别人学的吗?
研究人成长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家首先对说谎行为提出了一个疑问:人天生就会说谎吗?研究结果发现,两三岁以前的孩子没有能力说谎。说谎看似很简单,其实它需要非常高级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在人两三岁,甚至三四岁以后才能具备。也就是说,在三岁左右之前孩子基本没有能力撒谎。
所以说,家长发现幼儿“说谎”了,那么恭喜幼儿已经健康成长了,至少“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了。研究表示,幼儿开始说谎时事实上表示他们进入“自我意识萌芽”的发育阶段。因为一个好的谎言,需要两个关键能力,其中一个是心智理论,就是“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能力,这是一种可以区分我知道什么和你知道什么的能力。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发现:成功的说谎要求幼儿具有执行能力(executive function)。这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集合,包括了记忆加工、自我控制和计划能力。幼儿需要隐瞒事实真相,编造出另一个故事,且牢牢的记住它(不能前后矛盾),还得控制表情显得自然,这太不容易了!
在说谎敏感期,幼儿尝试着如何组织更有说服力的语言,营造更自然的面部表情,编织更合理的幻境,以构造出成功谎言。在这个阶段里,幼儿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何避免说谎现象的发生?
我们现在知道了,撒谎是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与其大惊小怪、焦虑不安,甚至“口出恶言”、伤害孩子,不妨先冷静一下,撕掉普遍观念中“撒谎就是品质问题”的标签,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认识说谎。
心理学家早有研究,说谎是人类的天性之一。而幼儿说谎,原因无外乎四种:分不清现实与虚幻;想躲避惩罚或得到想要的东西,说谎就是幼儿心灵中躲避惩罚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攀比;善意的谎言,有些幼儿为了不让别人伤心也会“明知故犯”。
案例:
多多是四岁的小女孩,妈妈和多多约定每天只能吃一块糖果。有一天,妈妈发现垃圾桶里面有两个糖果包装袋,询问家人表示没有吃。妈妈问多多,多多表示不是自己吃的。接下来,妈妈跟多多进行谈话。
妈妈:我看到垃圾桶里面有两个糖果包装袋,糖果盒里面多少了一块糖果。妈妈询问了其他人没有吃糖果。(谈及幼儿行为的时候,要说事实而不是说观点。)
妈妈:妈妈担心你今天吃两块糖果影响食欲,下午的活动你的体力跟不上。(谈及感受,告诉幼儿自己的感受及影响。)
妈妈:我们约定好每天最多只吃一块糖果,我们就要遵守约定,如果不能遵守约定,需要互相告知,才能赢得彼此信任。妈妈真的很看重诚信,你可以跟我商量吗?(谈及后果,后果指的是长期后果,比第二部分的影响更为深远,然后提出具体可实施的请求。)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想要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家庭鼓励诚实的行为。当幼儿对你坦白的时候,不管那件事有多恶劣,你都应该鼓励幼儿的坦诚。
德培(DAP):正确引导,相信孩子向善的本能。
德培(DAP)教育认为:说谎敏感期也只是幼儿自我认知、自我实践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能理解并给予支持,以适当的方法引导,能让幼儿顺利度过“说谎”敏感期,使他拥有实事求是的理性人格。
在德培(DAP)教育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各个敏感期都能给予适宜性的引导和解决,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压制阻止幼儿的自我探索。
总之,对于幼儿的谎言,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给予理解和正面引导,帮幼儿顺利度过敏感期,并引导幼儿将他的心理技能和表达能力用在更有价值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