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待家里的“熊孩子”手足无措、恩施并用,到头来还是一声叹息。还有家长习惯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殊不知家长无意的这些行为都在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那么,后疫情时代,躺平不卷娃、盲目跟风带娃,不如学点心理学小知识,与娃相处游刃有余。
一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分析:所以家长不要再毫无策略的给孩子们吹“彩虹屁”了,先发现孩子的优势,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暗示孩子在某个领域优于别人,让孩子驱动内在的潜能朝着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吧!比如,小编的爸爸在我小时候经常跟朋友同事夸奖自己家孩子在写作文多好,于是乎,小编就拿下了市里作文比赛的名次。
二 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分析:当然这个寓言故事,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南风和北风比谁可以让大家快速穿上大衣。南风和北风都有自己的优势,那么对于孩子而言,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
另外心理学家将这种温暖的力量称为“南风效应”,即温暖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人际交往中,那些温和的人与行为,往往比冷漠、强硬的人与行为更容易得到尊重和服从。
“南风效应”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量,实际上还是因为“温暖”顺应了人们的内在需求,促使人们的行为自觉发生变化,而非强制的。就像泰戈尔说过的一句话:“神的巨大权威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是狂风暴雨之中。”
该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际关系中,不管你与谁打交道,都要尽量好言好语,以情动人,温和地劝说,或者适当地保持沉默,这比冷言冷语、刀剑相对要有效得多。所以,家长朋友们以温暖有爱的语言感化我们的孩子吧,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温暖的语言,如赞美、尊敬、鼓励等,这些本身就具有积极色彩的话语在人的心理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因此,试着用“南风”去感化孩子,而不要总用“北风”去刺激孩子。
三 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变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分析:人们为什么那么爱贴标签?
因为我们的大脑爱偷懒,怎么样简单省力,怎么样来。标签会根据暗示效应,内化为我们的自我认知,当我们被贴上“我是最棒的”标签,我们的积极性会提高,潜力会被激发出来,我们就会越来越符合标签的设定。
而如果被贴上的是“我不行”的标签,那我们会不断自我暗示,去证明我真的不行。被贴标签时间长了,角色就进行了内化,人们的所作所为就为了来维持这个角色设定。
所以说,家长您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标签呢?
所以要多用类似的积极正面的暗示语,每天起床后对着镜子和孩子一起说几遍“我很好,今天我要度过开心的一天”;在自己遇到困难后,在心中对自己默念几遍“我很好,我可以做到的”。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勇敢直面问题,直到取得成功,将积极的标签效应发挥到最大。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称赞的话,可以让我活两个月。”
总结:用心的接纳自己也接纳我们的孩子吧,给予自己和孩子积极正向温暖的词语,一起拥抱不确定而又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