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不少学生、家长纷纷讨论有关“诗词”的各种热点话题。可以说《诗词大会》上各位擂主的精彩表现羡煞许多学生,更羡煞不少家长朋友,加上传统文化、国学的日益被重视,不少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学国学、背诗词。
尤其是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几个学生,如这一季的武亦姝、上一季的李子琳都只有16岁,家长们更是感觉孩子从小就要加强特长学习。对于这样的一些社会现象,你如何看待?
我们曾做过一些关于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兴趣的访谈,一些专家对这样的现象也表示无奈:不只是背古诗词、学国学,还有很多奥数、钢琴等特长班也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的重点,实际上呢,很多特长都是家长自己喜欢才要求孩子去学的,“家长往往只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自己对孩子的判断、自认为对孩子好,就为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兴趣班、特长班”,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的天分,好让孩子成为“小天才”“小神童”。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家的孩子都能背50首唐诗了”“我儿子都会背乘法小九九了”“现在小孩特别厉害,像我家女儿早早会写汉字了”……比比皆是,然而家长们在说这些的时候,我却看到孩子脸上并没有被夸奖的开心表情,相反都是很呆的样子。
不知道家长在讲这些“倍儿有面子”的事情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在为还不太懂得什么是兴趣班的孩子选择兴趣时,有没有将孩子的天性、他自己的兴趣考虑在内?想过孩子这个年龄段学习数学、写汉字是否符合成长规律?或者有过这样一些反问或考虑:这个兴趣班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吗?如果考虑过孩子的兴趣、感受,那对孩子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她会在今后的发展表现出更大优势。像《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四度擂主李子琳,就只上过一个兴趣班,其父亲也说她小学初中没上名校;除了国学,没上任何兴趣班,并且之前所学的电子琴、英语也都因为兴趣不足而自动放弃。这位爸爸说:学的东西少,就轻松一点,反而容易对一个东西有长久的兴趣。本季的武亦姝也是因为对诗词的喜爱和爱好,让她在后期的研习、背诵更有优势。这两位厉害的小角色都是在兴趣爱好基础上成为她们擅长领域的佼佼者。
所以,真的强烈建议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孩子、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能认真聆听孩子的内心、了解他自己的兴趣所在,像德培(DAP)教育那样,给孩子充分自主学习、思考权,适宜孩子年龄、个性特点及文化背景教育,放手让孩子自己来,说不定能成就一个真正的“小天才”“小神童”,在未来他/她的学业、一生的发展、擅长的领域中更能表现出优异、出色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家长真正爱孩子要做的,因为首先这是尊重孩子和孩子的天性、兴趣,在被尊重、被支持、愉悦的氛围中,做自己擅长领域的事情,当然事半功倍。
《中国诗词大会》及一些厉害擂主火了,作为家长、学生看到的应该是学习诗词背后,根据自己的爱好、真正的兴趣做适宜性选择,像农民白茹云、王海军,都因为对诗词的深深热爱而研习、写作。而不是盲目选择一些热门或者家长自己喜欢的特长班、兴趣班,这样不一定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说不定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