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最为有效的非正式评价方法之一,观察是一种不加干扰地收集关于儿童的信息的方式。观察关注的是儿童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标志性行为或者脱离环境的个别事实。观察可以给我们关于儿童行为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行为,可以为预测儿童行为提供基础。
观察的类型:
l 轶事记录法:是对事件或行为进行的一种简要描述,表述清晰、记录准确的一系列轶事可以很好地表现一名儿童的特征。轶事记录必须来自教师的直接观察,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下儿童的行为,并描述行为的环境,注重事实而不要偏重于解释,并且聚焦于儿童行为的某个典型的或突出的方面。
l 连续记录法:是对某个儿童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为的更为详细的记录轶事记录聚焦于某一项事件,而连续记录则是记录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一可以是半个小时,也可以是数月一发生的所有事情。当你想找出某个问题的来源时,连续记录法可能特别有用。比如可以有助于教师搞清楚班级混乱的缘由。这个班里3 岁的孩子似乎总是出现在冲突的现场。一个为期三天的细致的连续记录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这个孩子是在对另外两个孩子对她的嘲笑做出反应。
l ABC分析法:进行连续记录的一个得力工具是ABC分析法,即把表格分为三栏,分别记录事件的前因、行为及后果。这有助于教师不仅关注儿童的行为。而且注意到该行为之前和之后发生的事情。
l 时间抽样法:时间抽样法提供了一种计算某一段时间内某一具体行为的发生频率的方法.时间抽样法是一种定量的观察方法,计算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行为发生的次数。比如,对于教育管理者,在班级里你想知道教师照顾幼儿的频率是怎样的话。可以每半个小时里抽出五分钟观察这位幼儿,在这五分钟里每当有教师照顾他或与他互动便加以记录。一周之后,你将获得一份关于教师对这位幼儿关注度的有代表性的抽样。
l 事件取样法:当你想观察一种不太经常发生的行为时,可以用到事件取样法。如果运用这种方法,你就等到某种事件发生时,对这一事件加以书面记录。比如你注意到某位幼儿会周期性地啼哭,一时又找不出原因,这时事件取样法就很有用。这样,每当幼儿出现这一行为,其中一名教师便站在一边,细心记录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因。
合格观察的要求之一是具备客观性。观察者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中立,置身事外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所认为的儿童正在感受或经历的东西。合格观察的另一个特点是描述的充分性。语言是帮助我们勾勒出个事件的画面的有力工具。教师尽量使用描述性词汇。比如,动词“跑”有多个词可以更加
形象地表现所描述的行为,比如蜂拥而至地跑、转圈跑、猛冲、飞奔、快跑、连蹦带跳地跑或者急冲冲。附加描述性的副词、形容词及描述性的短语也可以增强记述的表现力。合格观察还包括描述非语言信息,描述可以给记录提供深层信息
的细微的肢体语言以及声调的起伏等。同成人一样,儿童也普遍有微妙的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以及表现常见的感情和反应的声音变化。刚开始培养观察技能时,新手教师可以同一位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一起观察,运用二次检验来证实你对这类非语言信息的解读。